如何保护“水上大熊猫”? “佑见江豚”团队走进小学进行科普

2021年12月 13日 08:50 | 来源: 扬州晚报-扬州网 | 扬州网官方微博

“大家好呀,我是来自长江的江豚,最喜欢对人微笑,大家都叫我‘微笑天使’,可是我最近却遇到了很多危机……”12月8日中午,朱自清小学的活动室里热闹非凡,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佑见江豚”生态保护团队正在为学生们上江豚保护宣传课,志愿者们用自制的录音和宣传资料为孩子们介绍江豚的现状。

据了解,扬州大学江豚保护活动最早始于2013年,“佑见江豚”项目启动于2018年,其通过巡护、调研、实验、宣传、文创、研学等方式开展江豚保护工作。多年来,江豚保护志愿者们协助“长江江豚协助巡护队”开展江豚保护,累计巡护8500公里,记录江豚活动602头次,清理江边垃圾超10吨,在扬州、南京、镇江等地的学校和社区开展科普宣讲200余场,是一个以保护江豚和长江生态为使命且正不断壮大的学生公益团队。

“目前,长江江豚的数量已经极为稀少,不足1500头,数量比大熊猫还少很多,也被称作是‘水上大熊猫’,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江豚的数量越来越少呢?”活动中,讲解员吴静怡不断地与孩子们互动。“是由于人们过度地捕杀鱼类,导致江豚没有食物吃了。”“因为水污染,导致江豚没有地方生存了。”学生们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见解。

“孩子们回答得非常棒。江豚的生存区域因人类的活动而不断压缩,长江干流高密度、繁忙的运输船只的噪音和螺旋桨成为江豚安全生存的最大隐患。滥捕乱捞、非法渔具大量使用、水质污染、一些水利设施的建设等都在加速江豚的灭绝。”讲解员说完,立马就抛出另一个问题:“我们小学生应该怎样去保护我们的江豚呢?”

“把江豚的情况告诉身边的人,让大家一起保护环境。”“保护身边的河流,减少垃圾的产生。”成为孩子们回答最多的答案。

活动中,“佑见江豚”生态保护团队还给学生们现场演示如何用仪器判断水质的好坏,生动有趣的互动形式,让孩子们长了见识。活动结束,孩子们拿着团队成员用彩色纸折叠的“江豚”,高高举起,和“佑见江豚”生态保护团队的成员们合影留念。

记者 乔云 摄影 尹晓维


责任编辑:煜婕

扬州网新闻热线:0514-87863284 扬州网广告热线:0514-82931211

相关阅读: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扬州网”或“扬州日报”、“扬州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扬州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寄奉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