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自今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适逢教育“双减”大背景之下,孩子的家庭教育需要怎么做?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名词解释
家庭教育 建章立制
《家庭教育促进法》
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应起到什么作用?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
针对未成年人学习负担过重等问题,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监督管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畅通学校家庭沟通渠道,推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
针对一些留守未成年人缺乏亲情关爱的情况,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委托他人代为照护未成年人的,应当与被委托人、未成年人保持联系,定期了解未成年人学习、生活情况和心理状况,与被委托人共同履行家庭教育责任。 据新华社
家长孩子参加爱心义卖。司新利 摄
记者调查
大部分家庭教育理念转变
劳动、阅读、社会实践……孩子生活丰富多彩
“真香!”接过李雨天小朋友递过来的豌豆饼,扬州育才小学西区校校长李吉银品尝后感慨地说。
李雨天是该校四年级学生。几天前,学校组织了一场开放活动。在活动现场,孩子们展示了他们亲手种植、养护、采摘并参与烹饪的豌豆饼,并请现场嘉宾一起来尝尝他们的劳动果实。
“孩子们通过劳动,深深理解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道理。”校长李吉银介绍,本学期以来,育才小学西区校将“双减”与劳动教育紧密结合,扎实推进劳动教育活动,开展了农场耕种课程。学校以年级为单位,为每个年级配备农耕园,邀请家长与孩子一起松土、除草、施肥、除虫,让孩子们体验劳动和收获的快乐。
除了学校生活,“双减”后,李雨天的家庭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周末的好几个辅导班都停了,现在他周末最常去的地方是离家不远的图书馆、博物馆以及大剧院。读书、观展、看演出,周末生活别提多丰富了。
“‘双减’背景下,除了学习知识,我们鼓励家长一定要带领孩子过好劳动生活、阅读生活、体育生活、自然探索生活、社会实践生活,让孩子体会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李吉银说。
采访中,记者发现,“双减”后,绝大多数家长都认同新的教育理念,在家庭教育方面,积极配合学校作出的改变,孩子们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拖地。
还有部分家长观念没转过来
培训班从周末变成平时,家长孩子都有点累
采访中,记者发现,也有少部分家长观念未得到彻底转变。
张先生的孩子今年上小学四年级,是典型的小男孩性格,活泼好动,静不下来。“遇到一点风吹草动,注意力就被吸引走了,学习成绩在学校属于中等偏上,我们家长抓紧点就好一些,不抓成绩就掉下来。”张先生说。
正因如此,张先生坚持给孩子报了语文、数学、外语培训班。“‘双减’后,因为周末不允许学科类培训班上课了,培训班课程都挪到了周一至周五上课。平时,孩子在学校上完延时班,简单吃点晚饭就要上培训班。”张先生告诉记者,孩子在学校下午5点10分放学,到家5点半左右,抓紧时间吃点晚饭,晚上6点20分就要去上培训班了。两个小时的培训班课程,8点20分放学,放学肚子肯定饿了,再买点东西吃,到家后洗洗弄弄,基本已经晚上9点左右了。
“尤其是最近天气寒冷,从学校里接回家,再送去上培训班,再接回来,这么折腾,不仅孩子累,大人也辛苦得不得了。”张先生告诉记者,“孩子不是那种尖子生,我们做父母的,知识水平也一般,也没多少能力辅导,所以培训班不敢停。”
记者了解到,类似张先生这样的情形不是个别现象。有的家长不报培训班,但孩子回家后布置额外的作业,有些孩子因为不愿意做家长布置的作业,于是在学校里多玩,宁愿把学校的作业带回家做。
在家洗碗。
扬州做法
教育部门开设“父母学堂”
“对孩子要多鼓励,少挖苦嘲笑……听了专家分享的家庭教育经验,收获很大。”美琪学校学生家长张女士告诉记者,不久前,她曾和学校400多名家长现场聆听了资深教育专家王玉新的家庭教育讲座,讲座以鲜活生动的案例、新颖独到的见解,直面当前家庭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具体解决措施,受到家长们热烈欢迎。
近年来,扬州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活动。以邗江为例,该区2016年就启动了新家庭教育实验,并以“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为抓手,加强家校沟通,深化家校合作,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融教育格局,收到良好效果。邗江区教育部门开设了“百草园学堂”平台,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帮助父母了解子女成长需求,掌握与子女沟通的技巧。其中“百草园学堂”以“让教育幸福起来”为核心理念,细分为“儿童学堂”“父母学堂”“教师学堂”,分别面向学生、家长和教师,经常组织家教讲座,以提升家教理念,改变教育方式。
“与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引导祖辈正确教养孩子,不溺爱、不袒护、不过度关注,不拿别人的孩子作比较……”邗江区教育局副局长冯长宏介绍,“做好家长这个角色,需要进行专业培训,我们每年都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育才小学西区校孩子积极参加家务劳动。 家长供图
专家建议
科学家庭教育非常重要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会爱孩子是一门科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分析,在“双减”大背景下,科学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要。
张志勇认为,家庭教育是环境熏陶的教育,是在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里潜移默化对孩子产生影响的教育。同时,家庭教育是在生活当中进行的教育,脱离了家庭生活,家庭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同时,家庭教育是相机而教的,在生活中唤醒孩子成长意识的时候,给他一个引导,而不是刻意说教。
“考试分数高了,家长就高兴,考得不好,家长就冲孩子发火,这种不良地家长心态,客观上反映出家庭教育素养的问题。”江苏省特级教师、知名教育学者王雄表示,父母必须要有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找到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成长。相关部门曾经做过教育质量监测,发现非常喜欢艺术和体育的孩子和不喜欢艺术体育的孩子相比,学业成绩较高,这说明学生全面发展有助于提高学业成绩。” 记者 刘冠霖
短评
最大的课堂 最深的播种
新年伊始,《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在教育“双减”大背景之下,人们在思考怎样科学有效开展家庭教育,家长在规划如何真正将素质教育照进孩子的现实生活中,这也是我们“党报深1度”栏目开篇之作选题的初衷。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会爱孩子是一门科学。从这一角度看,家庭不仅是孩子安全健康成长的“庇护所”,更是他们思想品德、人生理想、行为习惯养成的“大课堂”。
你家、我家、他家……连起来就是教育孩子的“最大的课堂”;劳动、阅读、社会实践……组合起来就是孩子们心中“最深的播种”。
但调查中记者发现,还有部分家长观念没转过来,培训班从周末变成平时,家长孩子都有点累。看来家庭教育的“课堂”升级了,但不少家长的“课表”还未更新。
“与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做好家长这个角色,需要进行专业培训。”……教育专家的这些话,值得我们深思。孩子的未来不仅在分数高低,更在能力高下;孩子眼中不仅要有试卷,还要有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