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笔试,家长和老师怎么看?

2022年01月 13日 08:26 | 来源: 扬州日报-扬州网 | 扬州网官方微博

宝应县实验小学开展“银杏萌娃快乐摘星”活动。楚楚 摄

记者 楚楚

“萌娃快乐摘星”“拼音闯关”“拼搭魔法屋”“奇思妙想”……本周起,我市小学低年级学生进入期末时间,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往年落在纸上的期末考也变成了“闯关嘉年华”,这让在“笔试”中成长起来的年轻爸妈有点心里没谱。实施情况如何,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1

学校 更轻松有趣味,期末考变“闯关”

玩着跳房子游戏算口算,翻着字典查生字,看着图画说成语……这是宝应县实验小学针对一年级学生期末测评开展的“银杏萌娃快乐摘星”活动,学生通过闯关的游戏方式,寓学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对本学期语文数学学习的检验。活动结束,孩子们意犹未尽,直呼“太有意思了!”

“为了本次活动的顺利举行,教科室制定活动方案与评价标准,教导处统筹安排,总务处协助精心布置场地,年级组具体落实,对参与老师进行培训与全程统筹等。”该校校长贾元荣介绍,活动结合了一年级语文和数学学科特点,设置了“小小朗读者”“小小讲述者”“小小书法家”“动手达人”“述理能手”“口算大王”等一系列闯关游戏,重在考查学生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数学口算、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期末的综合考查变得更轻松,充满趣味性。

2

家长 变换方法复习,“陪考一族”有喜有忧

目前我市各小学低年级的期末测评正在陆续进行中。取消笔试,也让家长喜忧参半。

“原本想象中的备考就是让孩子多写多练,但面临‘双减’后的期末考,不得不改变‘方向’。”我市西区一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袁芳说,以语文这门学科为例,期末评价中课堂表现占30%、平时作业反馈40%、期末闯关占30%,从比重来看,学校更关注孩子平时的学习态度及表现,但她认为“闯关”依然要认真对待。

“取消笔试也挺好。”东区一小学家长房菲的孩子今年刚上一年级,她认为,以前孩子和家长都把重心放在期末,现在因为考核内容涉及课堂表现,所以注意力也转移到了平时,“小学阶段正是打基础的时候,这个转变非常好,同时考试方式很灵活,无纸化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思考能力。”

但房菲也担心,孩子与老师面对面交流会紧张,原本会的题目可能答不上来,性格内敛的孩子会比较“吃亏”,“现在每天让孩子读课文、练拼音、背古诗,不仅要会背,还要会说。”

同时她也提出顾虑,虽然一二年级取消笔试,但三年级往后每次考试都是笔试,“到那时是否会形成一道‘分水岭’,赶不上的孩子会不会有落差?”

3

老师 教育主阵地回归课堂 家庭教育不能缺位

对于家长的顾虑,扬州市班主任名师工作室指导老师张志强认为,小学阶段笔试时间推后两年,其实对学生是公平的,没有必要过早让孩子接触这种“笔试压力”,一二年级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良好的学习、阅读、运动的习惯,从老师角度来说,需要做好相应的解释工作,帮助家长转变观念,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为有效落实‘双减’政策,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各小学都在开展作业设计和考试形式的研究,做到作业内容减量增质、考试形式从单一到多元,让学生的学业负担进一步减轻。”汶河小学副校长乔华表示,学习都需要温故而知新,评价也是教育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闯关”不是期末评价的全部,而是以游戏形式进行评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让教育主阵地回归课堂。

短评

虽无“纸笔” 但有章法

“双减”后首个期末“考试季”,小学一二年级迎来首次无纸笔期末测试。

在欢呼孩子终于摆脱了考试压力,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完成综合素养的考察时,也不能忽视家长的担心:游戏的方式对孩子来说玩多于考,可能会冲淡考试的仪式感和严肃性;孩子们虽然掌握了相关知识点,但书写速度、工整度得不到锻炼,升入三年级后可能难以衔接……

“双减”势在必行,对学生和家长来说都是重大利好,但改革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还需要不断探索实践。

无论何种形式的考试或测试,目的都是让孩子更好地学习、成长、进步。以纸笔为主的测试方式,通过反复刷题就有可能拿到高分;而无纸笔的测试,对学生的素质要求更高。这就需要学校和老师精心设计测试环节,让孩子在游戏中真正学到知识、提高素养。

有家长反映,游戏过程中,孩子们过于兴奋或紧张,无法发挥真正的水平。这也给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课题:是否可以探索、扩充和引入更科学的技术、方法,让评价更合理更公正。

“双减”落地,要不断完善的地方还很多。比起成绩、分数,更应在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更应注重孩子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的养成。

“双减”成功,家长和学校必须达成共识:不能仅仅盯着分数,应把目标定位于星辰大海。

石流


责任编辑:煜婕

扬州网新闻热线:0514-87863284 扬州网广告热线:0514-82931211

相关阅读: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扬州网”或“扬州日报”、“扬州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扬州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寄奉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