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完,做过孩子的都知道,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还没捂热的压岁钱,老爸老妈提出要替你“保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记者了解到,我市一些学校开展了科学管理压岁钱的活动,指导孩子们管好自己的压岁钱,有效提升孩子的“财商”。
“我的压岁钱去哪了?”
压岁钱引发
亲子矛盾不鲜见
“爸爸妈妈,我今年10岁了,一年压岁钱就算5000,10年也有5万了,我的钱都去哪里了?”这几天,市区四年级小学生张强,吃晚饭的时候总和父母嘟囔。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压岁钱的数目也水涨船高,对于压岁钱的处理,成为引发一些亲子矛盾的导火索。
张强的父亲告诉记者,孩子每年压岁钱基本在5000元左右,来自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以及叔叔婶婶。“以前孩子没什么意识,每年压岁钱拿到手后,过几天我们就会找机会拿回来,给孩子报辅导班,或者是旅游、餐饮等其他用途。”
而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成长,现在压岁钱的处理越来越没有那么好糊弄。
“今年孩子明确跟我们讲了,压岁钱要自己保管,我们不能用他的钱。”城区五年级小学生李敏的父亲告诉记者。
为此,李敏的父母专门用孩子的身份证,给孩子开了户,把压岁钱全部存了起来。
“我的压岁钱我做主”
这些压岁钱使用“样本”真有一手
样本一
一部分作为教育固定资金,一部分规划使用
在自己一番精打细算、深思熟虑下,汶河小学东区校五年级学生罗贤哲把五千元的红包做了以下划分:四千元存了教育金的保险,保证自己的“资产”不会被爸妈挪作他用。
接下来剩下的一千元里,拿出三百元买书籍、学习用品。“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孩子有颗感恩的心,他拿出了五百元给长辈和妹妹买了新年礼物。最后拿出一百元买了自己挚爱的拼图,以奖励自己辛苦学习。还有一百元主动上交给妈妈,补贴家用,替家庭出一份力。“交个燃气费还是够的。”孩子的妈妈笑着说。
样本二
罗列购买物品
全家一致同意方可购买
小学生谭思源则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做了一份详细的压岁钱使用计划,所有压岁钱由婆婆存入银行(孩子专有账户)。孩子罗列需要购买的物品,经过家庭一致同意方可购买并做好消费记录,爸爸妈妈负责支配压岁钱使用,在此过程中,让孩子懂得每一分钱的来之不易,养成孩子理财的好习惯。
“我们建议孩子拿出一部分压岁钱用来购买学习用品及课外书籍等,让孩子养成爱读书、勤读书、享受阅读的好习惯。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优秀,平时各方面表现有进步的时候,都可以拿压岁钱来奖励孩子。不过要注意次数不要过多,金额不能过多,否则容易助长孩子的攀比意识。”谭思源的妈妈笑着说。
样本三
分由两部分进行分配管理
对于压岁钱,学生肖梓艾家实行了分配管理,收到的压岁钱一部分交由孩子自己保管,另一部分则交由家长代管,但并不意味着没收。“我们在银行帮孩子开了一个储蓄账户,替孩子进行保管。”孩子父亲介绍。
孩子收到自己分配的压岁钱后,便让孩子列出她必要购买的东西,和非常想买的东西,中间要做好取舍。随后提醒孩子自行购买一些书籍来阅读。
“合理地和孩子商量好压岁钱的分配,可以促进亲子更好地沟通和交流。” 肖梓艾的母亲说。
样本四
给爷爷包红包,给家人买水果
除夕之夜,杨子墨拿到父母给的压岁钱红包后,取出一部分放入自己早就准备好的红包封里,给爷爷包了一个红包,祝爷爷身体健康,快乐幸福。让爷爷买一些营养品,把身体养得棒棒的,爷爷开心地笑了。第二天,他又悄悄地在小区旁边的水果店买了一袋圣女果回来。告诉父母,这是他压岁钱买的,希望爸爸妈妈多吃水果,身体好。
杨子墨还用压岁钱去文具店买了学习用品。“爸爸妈妈你们赚钱很辛苦,我一定会珍惜压岁钱,爱惜学习用品,认真学习,为你们争光。”他对父母这样说。
老师怎么说?
支招:科学分配压岁钱使用 促进亲子沟通
记者了解到,今年汶河小学东区校开展了科学使用压岁钱的主题活动,让家长科学指导孩子使用压岁钱。
“我们期待,孩子们通过科学管理自己的压岁钱,在智商、情商培养之外,财商的培养能够得到进步。改变完全由家长说了算的局面。”汶河小学东区校副校长徐悦介绍,压岁钱是从“压祟钱”改写而来的,它从古至今流传下来,寄托了长辈亲人对晚辈的关爱。
“学校开展活动,旨在培养孩子的自主自控能力,鼓励家长们适当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合理安排压岁钱,有规划才有未来,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记者 刘冠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