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我市中小学生正式开学。2022年寒假是“双减”后学生度过的第一个寒假。开学后这一周,不少学校进行了寒假作业的检查与展示,其中故事不少。
树人学校
知识巩固类作业与社会实践类、活动探究类结合
开学伊始,树人学校的学生们带着他们的寒假创意作业兴高采烈地回归校园。
学生们有的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表达中华诗词的内容与理解的意境、数学家的故事与数学的年味,有的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勾勒出初中数学与物理知识体系的图谱、绘制出他们对文学名著中故事情节与主要人物的理解,有的以合作探究的方式DIY物理实验器材、验证生物实验的结果,有的用视频讲解的方式发现与记录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展示朗读的成果与演讲的魅力,有的以撰写观后感悟的方式表达自己观赏电影佳片、科学纪录片与欣赏名曲名画后的真实感悟,有的以寻访调查、查阅资料的方式了解扬州春节的习俗变迁、编写历史微型剧本与撰写科学小论文等等。
树人学校副校长程志华表示,各年级各学科将传统的知识巩固类作业与社会实践类、活动探究类等作业相结合,给学生们布置了许多丰富多元的寒假创意作业。
学生们在完成这样的寒假创意作业的过程中,不仅领略了诵读诗词、阅读小说等文学名著名篇、欣赏名片名曲名画所蕴含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了内容理解、知识建构、语言凝练、构思巧妙的思维导图对知识学习、技能掌握、思维发展及语言表达的独特作用,而且学会了利用多种资源、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学习,并且具备了运用科学知识理性解决生活中问题、开展实验探究与验证的能力。寒假的创意作业让学生们变得高能、变得元气满满。
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
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开展“假期赏楹联”活动
寒假期间,为积极响应国家“双减”政策,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初一年级部结合疫情防控要求,设计了“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瑰宝——楹联”的主题活动。活动要求学生在假期中同家人一起逛逛扬州的园林,在园林中认识楹联,并寻找五种字体(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楹联,这项活动不仅将语文知识转为生活运用,让学生在旅行中增知,更是增进了亲子关系。开学后,学校进行了展示。
受限于“非必要不离扬”的防疫要求,学校初一年级部引导孩子们将目光聚焦到了扬州园林中这一对对楹联之上。学校初一年级部以游学的形式让孩子们在与家人游玩的过程中主动去搜集楹联、认识字体,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既满足了学生实践性学习的需要,又充分展示出了孩子们的个性化设计。
本次活动收获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孩子在完成作业时不仅积极主动,而且还提出了许多有趣的创意,令家长们惊喜不已;一家人趁着过年一起游览园林,也在无形之中增进了亲子关系。
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校长邵学云表示,“双减政策”下,语文作业的布置正在向着弹性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楹联是我国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字一音的汉语所独有的艺术展现形式,游览家乡园林、搜集传统楹联这份特殊的寒假作业,区别于以往“书山题海”的同时,更让孩子们从中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风采。
育才小学东区校
设计丰富多样、贴近生活的寒假特色作业
为了科学有效地安排好学生的寒假生活,让同学们度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假期,育才小学东区校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为目标,精心设计了丰富多样、贴近生活的寒假特色作业,促进“双减”落地生效。上一周,学校进行了特色寒假作业展。
低年级的孩子们每天阅读,坚持打卡,并记录下自己阅读的心得和收获。在“读名著 画人物”“制作读书卡”“制作手抄报”等读书活动中,孩子们逐渐懂得坚持的意义,激发了阅读的热情,收获了知识和快乐。中、高年级的同学们也有自己的创意。有的温故知新,自主设计、编辑语文小报;有的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充分感受热闹的春节;有的化身“冬奥宣传员”,积极宣传冬奥知识。
低年级小朋友通过“画、涂、拼”等动手操作活动,有效地获得知识,提高思维能力。中、高年级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记录购物清单,自制立体模型,整理收集冬奥数据,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认识世界。
寒假期间,同学们通过英语歌谣和歌曲的说唱,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坚持英语课外阅读,精心制作英语手抄报、制作新年书签,既培养动手能力,又提升审美情趣。在观看冬奥会的同时,也不忘书写英文日记,提升写作能力。
为督促学生加强日常锻炼,拥有健康体魄,学校为每位学生制定了寒假体育特色作业并提出完成要求。引导学生通过参加体育打卡天天练、控制体重等活动锻炼身体、强健体魄,用实际行动喜迎冬奥。
寒假期间,全体美术老师通过线上指导学生制作花灯,利用闲置不用的废旧物品制作花灯,并将冬奥元素或自己对“仁义礼智信”的理解融合到了花灯上,拓展了同学们的思维,也灌输了“变废为宝”的理念,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动手的乐趣。
“此次寒假作业展,不仅让孩子秀出了自我风采,更是号召同学们在新学期展露新姿态,奔向新高度!”育才小学东区校校长赵华表示。
记者 刘冠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