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不断涌现的新职业让不少劳动者“心动”,希望学习相关技能“持证上岗”。但由于部分新职业缺乏统一的职业技能标准和评价机制,一些培训机构不仅培训质量参差不齐,证书含金量也难以辨别。日前,根据国家人社部、省人社厅统一部署,市人社局组织开展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专项治理,将违纪违规培训机构和评价机构纳入“黑名单”。
现状 宣称0元考证,实际1992元起步
小王学的是市场营销专业,大学毕业后选择成为一名企业管理人员。最近她在网络上看到一则关于考取人力资源管理师等级证书的广告,“0元可学价值1980元的课程”,于是她通过该链接报名了。
“输入手机号,填写一些个人信息,就可以添加老师的微信。”对方告诉她,“如果想考这个证书,需要花点钱。”事实上,所谓的“0元可学价值1980元的课程”,其实是该机构为了吸引人报名培训考证而引流的宣传。小王发现,该机构推出了两种班,最少也要花1992元才可报名。
调查 证书五花八门,并无统一认证
“XX师报名开始了,学完就是金饭碗!”“考下XX管理师证书,一年躺赚20万!”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培训机构的宣传文案中,证书都和高薪、广阔的就业前景挂钩,还配合“不限年龄”“零基础报考”“通过率高”“发证时间快”等噱头,极具诱惑性。
这些培训真的靠谱吗?采访中,不少求职者表示,市场上关于考取证书的培训机构鱼龙混杂,“给人的感觉更像是花钱买证。”机构在收取了高额培训费之后,培训成了走过场,敷衍一下就发证书。
“我参加的培训机构所宣传的证书封面名为‘全媒体运营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拿到证书后才发现,是协会颁发的内部认证,并非权威机构认证。事实上,目前全媒体运营师暂无统一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标准,参加培训后只能取得相应的合格证。
“整理收纳师的培训市场也很火热,但是目前整理收纳领域并没有行业培训标准,也没有统一的从业考试和资格认证。”业内人士透露,人社部把整理收纳师纳入规范职业,使得更多人了解到这个行业,也有很多人想学习,但很多公司都是“各自为战”,证书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
“每家的培训内容不一样,发证机构不一样,有公司、协会,甚至还有部分机构打着政府部门的旗号来招揽学员。”该人士表示,目前很多培训机构发放的只是学员结业证书,“这些证书并不具备权威性,只是接受过培训的凭证。对于从业者来说,在实际求职或工作中,这类证书的含金量并不高。”
举措 人社部门专项治理“山寨证书”
2021年人社部公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包含72项职业资格。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59项,技能人员职业资格13项。除与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等密切相关的职业工种外,73项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全部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不再由政府或其授权的单位认定发证。
“然而,这并没有冷却求职者的‘考证热’,尤其与新职业相关的各种专业培训与职业证书层出不穷。”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指出,新职业考证乱象丛生,直接扰乱了人才市场的正常秩序,不仅浪费了新职业从业者的时间和金钱,也增加了用人单位招聘新职业人才的甄选成本。
3月16日,人社部印发《关于开展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近日,市人社局也组织开展了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专项治理,对违规使用有关字样和标识、虚假或夸大宣传、违规培训收费、故意混淆误导欺诈等问题进行治理整顿。通讯员 扬人轩 记者 马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