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夏天,又是一年毕业季。今年是首批00后集中毕业的一年。作为“千禧一代”,00后的成长历来备受关注。临近毕业,他们又将面临怎样的选择?站上一个新的人生关口,他们又有着怎样的思考和规划?
【告别校园】
疫情下的大学生活挡不住心中的光
扬州美景、扬州美食,尤其是丰富多彩的扬州文化,深深嵌进了这届扬州高校毕业生的大学生活里。
有许多良师益友陪伴感到自己很幸运
“很怀念约上三五好友到扬州走一走的日子。”“很想念学校附近的美食街,可以经常换个口味解解馋。”采访中,不少大学生说,虽然大学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但挡不住他们心中的光,疫情下的生活也是他们不一样的人生经历。
穿上学士服,按下最后一次快门,张瑶就要以毕业生的身份离开扬州大学了。大运河边的四年大学生活,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幸运的是有许多良师益友的陪伴,这四年,张瑶感到自己很幸运。
李敬泽讲文学本质,毕飞宇讲小说创作,张大春讲书法的“爱恨情仇”……四年间,文学院里,无数名人大师关于文学文化的讲述,让她受益终生。同时,作为在扬州大学文学院中文本科教育六十周年时,被授予“洪宗礼班”这一光荣称号的中文1804班的一员,张瑶有了更多机会与著名语文教育家洪宗礼交流心得。关于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的困惑,洪老也会给出中肯的意见。“考进大学,都是走在新起点上。有作家写文章赞扬起点之美,我希望大家都要珍惜这个美的起点。”洪老希望刚入校的同学们能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张瑶说,疫情带来的遗憾有很多,相较以往,这几年的大学生活少了几分活力,却也多了几分“静”力。而今,张瑶不负学校栽培,成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向远方进发。
青春拥有无限可能想要做的都尝试过了
“在大三下学期,我开始思考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读研、留学、考公、考编……每一个选择都很好,但作出选择却很难,疫情之下,不确定因素多了。”
毕业生张辰悦告诉记者,疫情下,学院老师和宿管阿姨一直给予她诸多鼓励和帮助。“老师们总是给我信心,告诉我,要相信自己的力量,要有拼搏的勇气;宿管陶阿姨和我是同乡,阿姨常和我说:年轻人,世界这么大,多去看看吧!”
基于这样的鼓励,张辰悦决定痛痛快快地闯一次:准备保研。得知未获得名额后,着手考雅思、准备留学材料、投递院校,其间参加了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看到学院群里老师们发的招聘通知,顺手报了几个招聘教师的校招,在11月考到了编制,抓住了机遇,踏上了工作岗位。
“青春拥有无限可能,想要做的都尝试过了,无论结果如何,都有收获。”张辰悦说。
【数说求职】
在所调查的毕业生群体中近50%选择自主求职
这个夏天,一大批00后初入职场。在许多人眼中,00后是特立独行的一代。他们初入职场的第一份工作,应该如何选?就此,记者对扬大数学科学学院学院约250位毕业生进行采访、调查。
看重环境宜居但不“躺平”
记者发现,近50%的学生选择自主求职,大多选择户籍地工作。00后的他们不再拘泥于一线城市的“内卷”,更加看中环境的宜居、舒适。签约江苏省淮阴中学的颜舒妤说:“孤身闯荡一线城市压力较大。”
有超过一半的毕业生青睐“环境宜居”这一因素。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一线城市的吸引力下降,但求职者们并未放弃对于个人目标的追求。受访的00后们对于城市工作的前景尤为重视,除生源地的较多工作机会外,更多地考虑到现实发展需要。
此外,近40%的受访者选择升学深造。“社会对学历的要求不断提升,升学既是现实需要,也是提升自我的一大路径。”考研上岸北京师范大学的王月隆说。
个人兴趣是择业方向
在受访者中,他们对于国企、教育单位的执著并没有那么明显。中小型科技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同样成为了不少人的选择。签约会计师事务所的丁伟表示:“身边很多人愿意拓宽自己的就业渠道,不再拘泥于本专业,或是人们常说的‘铁饭碗’。”
择业方向的多元化是调研群体的显著特征,个人兴趣成了受访者们一致认同的择业方向。约60%的师范专业受访者选择教育相关行业,认为符合自身兴趣且契合自身专业,对于金钱回报关注度不高。其余受访人员分布于报考公招、转行制造业、金融业等,认为自身志在于此。
调查中,毕业生陈欣彧表示:“在校期间我也曾考虑出国留学等,但毕业后更想遵从自身兴趣,选择前往教育单位任教。在有兴趣、有意义的工作面前,其他择业方向显得不那么重要。”相较薪资回报,00后毕业生们对于规范友好的工作氛围、个人的工作幸福感要求更高,他们倾向于工作稳定、符合个人兴趣的选择。
【样本故事】
00后毕业生的人生“分流”
他从大一就开始创业 从卖羽毛球到成立建筑公司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唐威,是今年该校毕业生中的佼佼者,21岁的他已经成为一家建筑公司的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在校的第一年,我就有了创业的想法。”2019年,唐威看到国家大力提倡体育运动,有了创建自己体育产品品牌的想法。“当时有熟悉的朋友在福建,我就通过他们,联系了一家工厂,生产自己品牌的羽毛球。”就这样他创立了江苏盛斯顿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专做羽毛球相关的产品,通过网络销售,创立初期产品卖得非常火热。他还向母校捐赠了一批体育用品,表达对母校的感激之情。
好景不长,由于国内大品牌的科技、性能、价格的冲击,很长一段时间他的公司无法盈利甚至亏本,在校的他日思夜想找出路、改模式、想办法。“后来,我自己一个人跑市场,去了30多个城市,找到当地最有名的球馆,租场地后,举行小型的产品适用会,让球友们免费试用我们的产品,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我们羽毛球的口碑。”
2020年底,唐威经营的公司营业额达30万元。但疫情袭来,羽毛球的销售量大幅下滑,他又开始了转型。“在家人的介绍下,我认识了一些建筑类的企业家,发现疫情下建筑行业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很快,2021年,江苏盛斯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诞生了,主营各种工程建设活动和建筑机械租赁,2021年末得到税务部门的认定,认定为诚信纳税企业。
现在,唐威每天都会在6点左右到每一个工地上走一走,还会换上工作服和工人们一起干活。“现在公司处于稳定上升期。我的目标是要让工人吃好、住好,能够按月发放工资,一分钱都不拖欠。”
她
父母的苍老让她奔向家的方向
2018年,王子曙从江苏一个县城来到扬州上学。今年毕业,她放弃了去更大城市拼搏的机会,选择返乡。
其中有家庭原因,王子曙的父母干着繁重的苦力活把她和哥哥拉扯大,因此他们比同龄人的父母总是憔悴苍老很多。近些日子她在和母亲视频时,发现母亲在容貌上已经有了外婆的影子,老人的特征这么快就出现在了母亲的脸上。这些变化,这些付出,让她迈向外面世界的脚步瞬间停滞。
除此之外,家乡的现有条件也在吸引着她。滨海,一个苏北县城,这四年不断发展,所有福利条件都在向她展示家乡的魅力和潜力。
如今,王子曙在县城一所中学当老师,她说,不论是为了亲情,还是为了自身发展,家乡县城是她的优质选择之一。她认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00后的这首“毕业歌”,前奏是对校园青春的不舍与告别,高潮是对初出茅庐的满心欢喜和立志闯出天地的决心。校园懵懂10余年,攒满了奔向未来的憧憬和力量。
00后在“毕业歌”中坚定地走向未来,祝福他们一路顺风。
通讯员 吴煌岳 马宜筱 陈雨曦 吴飙 记者 乔云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