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在乡镇长大,父母都是聋哑人,家庭条件一般,一度很自卑。小学期间,发现对信息技术有异乎寻常的喜爱,在老师的鼓励下,他五年级获得由教育部中央电教馆举办的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等奖后,人变得阳光自信。最近,他被邗江中学非指标生录取。日前,记者走进邗江区黄珏学校,了解少年曾兴林的故事。
一度自卑
是电脑教学课程让他获得信心
曾兴林,一个曾经不善交际、不爱说话、不愿谈及自己家庭,努力却让人“看不见”的孩子。
2013年,曾兴林进入黄珏学校小学部就读,沉默寡言的他,成绩中等偏下。
在四年级的信息技术课上,信息老师开设了电脑小报的教学课程。曾兴林一下子发现了自己的兴趣,他对电脑小报甚是着迷。许是喜欢这种挑战的感觉,也或许是电脑小报打开了他思维、心灵的新世界,他变成了电脑“小迷虫”。
兴趣、努力,再加上老师的帮助,曾兴林对于电脑小报的制作越来越娴熟。学期临近一半,老师在课堂上进行了一次对电脑小报制作的测验。果不其然,曾兴林无论在小报的制作设计、质量还是用时上,都是班级里面最好的。
由于曾兴林在电脑小报上所表现出来的努力和天赋,老师让他加入学校电脑小报制作的社团。同学们在制作过程中有不懂的,都会凑到曾兴林的电脑前,看他熟练地操作演示。同学们都喜欢上这个话不多但很实在,且乐于助人的曾兴林。
一鸣惊人
获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一等奖
2018年,由教育部中央电教馆举办的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拉开帷幕,黄珏学校积极组织参赛。经过认真筛选,学校信息老师将曾兴林作为参赛人选,为他报了名。得知消息后,曾兴林也是信心满满,更加投入,在完成学业之余,利用所有课余时间去练习。
在老师的指点下,曾兴林决定将自己电脑小报的设计结合家乡黄珏的人文背景,以“雕菰小报”为题,重在展示学校学生的精神面貌。
经过绘制初稿,反复修改,为期一个星期的电脑小报制作,曾兴林终于完成。
然而,一个更艰难的任务摆在他面前。这次比赛,还需要现场将电脑小报的设计理念、想法、制作过程说出来,评委会根据现场表现进行评比。这对于不善言辞的曾兴林而言是个巨大障碍,一到脱稿,曾兴林就紧张,说话结巴,甚至会忘词,他一度想到了放弃。
但最终,经过反复练习,在班主任老师以及家人的共同关心帮助下,曾兴林克服了困难,制作的电脑小报一举获得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小学组电子板报一等奖。对于一名乡镇学校学生来说,能获得这种全国性的奖项实属不易。
背后故事
父母有些特殊,但很爱他
在学校,曾兴林不太爱提及自己的父母。家长会之类的,也经常是他的伯伯来。
曾兴林的小学班主任宗梅告诉记者,曾兴林的父母都是聋哑人,这也是孩子沉默寡言的心结。
为了帮助孩子解开心结,更加自信,宗梅曾多次与曾兴林交流。“曾兴林,你很优秀,各个方面都很突出。老师为你的成绩感到自豪,相信你的父母也一样。”听到“父母”一词,曾兴林抬起了头。
“这是妈妈写给你的信,为你加油鼓劲。”
曾兴林打开信,妈妈熟悉的字体映入眼帘。“曾兴林,妈妈知道你要参加比赛,特别开心。从小你就是一个让妈妈爸爸省心的孩子。妈妈什么都知道,你是怕我们操心,你也知道爸妈的特殊情况。爸妈和其他的爸妈一样,非常爱你……”
“曾兴林,老师知道你家的情况。你应该感恩父母,他们给了你健康的体魄、和睦的家庭。你的爸妈希望你战胜自己,相信自己,用实力去证明自己。”
在老师们的鼓励下,到了黄珏学校初中阶段,曾兴林已经彻底没有了自卑,阳光自信,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取得优异成绩。“初中三年,他已经是一个在各方面都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了。”初三班主任崔佳佳告诉记者,在2022年中考中,他被邗江中学以非指标生录取。
“感谢我的母校黄珏学校恩师们以及我的父母,是他们给了我希望,成就了我的梦想。以后不论我飞得多远,我都忘不了曾经给予过我鼓励的人。”面对记者,曾兴林说。
记者 刘冠霖